经济改革发展的宪法保障
行业动态2018-03-0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近日公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宪法重要作用,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的署名文章,对此前4次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和归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鲜明特征,梳理宪法的历次修改,可以看到其中涉及经济改革发展的内容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为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可以说,贯穿历次修改过程的主线,也是经济改革发展的一条“宪法足迹”,其中蕴含着规律和逻辑,给人以启迪。
一是经济改革发展既循序渐进,又一以贯之。人们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描绘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过程。实际上,改革除了“摸着石头过河”,更有顶层设计,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以贯之”,宪法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修改便是体现。1982年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8年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又增加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表述。可以看出,改革的步伐随着实践发展逐渐加快,但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始终不变的主线。
二是宪法为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信心和保障。无恒产者无恒心,对恒产的最根本保障和承诺来自宪法。宪法的修改,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不断完善,稳定了预期,更稳定了人心。1982年宪法吸取历史教训,加强公民财产权保护,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1988年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规定;1993年确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1999年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04年对于土地征收征用增加了“给予补偿”的规定,同时庄严宣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曾用“傻子瓜子”的例子来说明政策稳定的重要性。近年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到中央出台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都给企业家提供了发展的信心和稳定的预期,而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则是最有力的“定心丸”。
三是党的领导贯穿经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在我国,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现行宪法在序言部分有4处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前面提到的涉及经济改革发展的条款修改,都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的一两年写入宪法,这是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领导贯穿经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尤为明显的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1982年宪法规定的是“实行计划经济”,整个80年代,围绕计划与市场进行了很多探索。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宪法中正式写入“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宪法的制定和历次修改,呈现了经济改革发展的足迹,也记录了党领导人民不断实现美好生活的光辉历程。
热烈祝贺第12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暨中小企业家代...
- 17
2017-08
半岛港湾控股集团助力通辽地区企业贷款
今后,半岛港湾控股集团与通辽区政府将对企业通过规定渠道提报的申请资料进行联合审核,同时按照各自的内部信贷审批流程对企业的资...
- 17
2017-08
半岛港湾控股集团与海尔金融平台“海融易”达成战...
2016年3月2日,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告得知喜讯,青岛天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功,并于当日公开转让,天璇物流的证券...
- 15
2017-08
莱芜市高新区领导莅临半岛港湾集团
半岛港湾集团与莱芜市高新区领导达成共识,共同推进莱芜市金融创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和民间资本的辅助性,保证其合作企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