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增值服务

VALUE-ADDED SERVICES

车贷担保
房贷担保
融资担保
其他增值服务

业务介绍

PRODUCT DESCRIPTION

贷款担保
诉讼保全
资金投资
财务顾问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中国改革开放新模式

行业动态2017-09-22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趋势抬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和脆弱性加大,从而使世界经济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在外部整体环境不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的情况下,加强“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的结合,将成为我国通过自主扩大开放、探索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改革开放的新模式。这是从9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传递出来的国内最新科研成果。

  中国自贸区建设颇具成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数据显示,根据这一部署,我国已经与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区,涵盖了我国30%左右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初步形成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但是,应当看到,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占比不高、自由贸易区开放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不能适应发达国家引领的经贸规则体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为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和完善提供了契机。

  加强“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对接

  20日,参与发布会的与会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制定的各项政策应当积极服务于自由贸易区建设,同时,在与沿线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中也应当充分体现“一带一路”的原则和精神,从而实现我国的国内政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轨,实现“一带一路”与我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统一,借助“一带一路”,对我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进行拓展与升级,从而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与主要经贸合作伙伴或对现有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有重大意义的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升级。由于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仅有十几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且这些国家经济体量普遍较小,发展水平也不高,这就对“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产生了阻碍。因此,应着重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并在已建成自由贸易区基础上进行升级,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这样,通过“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将会更多地在国际经贸合作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蓝皮书》指出,“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天然吻合,例如,老挝通过互联互通成为连接周边国家枢纽的“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哈萨克斯坦的以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为核心的“光明之路”计划、印度尼西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英国旨在提高北方城市竞争力的北方经济引擎规划等,由于这些国家均为与我国已经建立或者计划建立自贸区的伙伴,因此,双方的有效对接既可以产生较大的项目标杆作用,又可以为国家间整体的经贸合作产生较强的带动效应。可以说,在我国现有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当中,大多数都担负着直接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