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八方面合作 共建中欧经济关系发展未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加强八方面合作 共建中欧经济关系发展未来

增值服务

VALUE-ADDED SERVICES

车贷担保
房贷担保
融资担保
其他增值服务

业务介绍

PRODUCT DESCRIPTION

贷款担保
诉讼保全
资金投资
财务顾问

加强八方面合作 共建中欧经济关系发展未来

行业动态2017-09-25

        随着全球不确定性的上升,中欧深化双边经济合作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欧有必要在维护基于基本规则的自由贸易、多边体制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加强中欧合作,在更深层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中释放更大的潜力,日前,4家全球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欧盟布鲁盖尔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合作,发布了研究报告《中国—欧盟经济关系2025:共建未来》,提出了八个合作的方向。

  该报告认为,当今世界,中国和欧盟有很多共同之处。中欧是全球与外部融合最深的经济体。中欧领导人一致相信,有效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应该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中欧在战略上也不是竞争对手。同时,美国正放弃支持和引领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全球化对收入差距等的负面影响也在全球引起广泛而深切的关注。在此关头,中欧更应思考如何全面深化双边经济关系,增加贸易和投资,促进双方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增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协作。上述行动将惠及双方,有助于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就业,提升本国及全球的社会福利水平。

  该报告指出,货物贸易是中欧经济关系的驱动力。从2001年到2011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4.4%,而从2011年到2016年,增长率降至3.6%,从2017年年初开始货物贸易企稳回升。当前,欧盟正稳步走出金融危机的持续阴霾,中国也正致力于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将GDP年增长率维持在6%以上。为此,双方未来在深化经济关系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机遇。

  除货物贸易外,中欧双方在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产业和技术创新合作、金融市场一体化等领域的互动仍需进一步加强。2010年至2015年,中国服务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5%。自2010年以来,欧盟对中国服务业的贸易顺差每年增长37%,2015年达到110亿欧元,尤其是,当前中国与欧盟之间累计直接投资存量并没有反映中欧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整体分量和贸易体量。尽管近年来中国对欧盟的投资流入在大幅增长,2015年,欧盟在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的)的外来直接投资(FDI)存量仅为1680亿欧元,中国内地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存量仅为350亿欧元(含香港为1150亿欧元)。这与2.6万亿欧元的欧盟对美国直接投资存量和2.4万亿欧元的美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偏低的双向投资存量表明,未来中欧双向直接投资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正视当前阻碍中欧经济关系发展的因素,报告认为,要实现中欧领导人多次提出的愿景,把中欧经济关系提升为真正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报告说,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和增速放缓给中国企业和在华运营的欧盟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技术和创新的影响在带来新的经济机遇的同时,很可能会加剧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冲击。在此情况下,国家在各自经济体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意味着在可预期的将来,中国和欧洲经济模式不大可能实现趋同,双方政治与经济体制的差异,增加了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的难度。

  鉴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认为,中欧需要深入审视双边战略,考虑如何深化当前至2025年的经济关系,实现互利共赢。这就要求以《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重申双方的共同利益,同时更坦诚地承认双方存在的分歧,着力发展尚能取得进展但当前步伐滞后的合作领域。总体目标是促进两大经济体实现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的增长。为此,报告提出八条建议: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达成中欧投资协定(BIT);第二,在中欧BIT谈判达成后,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第三,借助“一带一路”平台进一步扩展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第四,深化中欧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合作;第五,聚焦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新突破所带来的新机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双赢多赢合作;第六,支持中欧深化金融领域的合作;第七,继续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完善世界经济秩序作出应有贡献;第八,探索中欧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机制。